昼夜平分时


✍内容

什么是“昼夜平分时(equinoctial hour)”和“昼夜平分时系统(equinoctial hour system)”

“Daytime and night hours are equal on the equinox. An hour, the 24th part of a day is called the equinoctial hour, and the system – the equinoctial hour system. The hours were counted as today, from midnight. ”(Measuring time along the Silk Road at the time of Marco Polo,Prof. Dr. Milutin TADIĆ,Marković,& Prnjat,2018,P. 375)

Milutin TADIĆ,Marković,和 Prnjat三位教授在其著作《马可波罗时代丝绸之路上的时间测量》中定义如下:

“春秋分昼夜时长相等。一小时,即一天的二十四分之一,被称为‘昼夜平分时’,该时间系统,即‘昼夜平分时系统’。”(《马可波罗时代丝绸之路上的时间测量》,Milutin TADIĆ,Marković,& Prnjat,2018年,第375页)

昼夜平分时系统日晷 equinoctial time system

上图:昼夜平分时系统,原图来源《马可波罗时代丝绸之路上的时间测量》,Milutin TADIĆ,Marković,& Prnjat,2018年,第375页,图4;中图:昼夜晨昏示意图;下图:赤道式日晷

根据上述定义和图示,可知西方命名的“昼夜平分时系统”就是中国传统的“十二时辰和四中气”计时系统。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,即一个小时,被西方命名为“昼夜平分时(equinoctial hour)”。从本质上讲,所谓的西方equinoctial 时间系统就是中国以太阳高度作为参照的日晷测时、定时和计时系统。据称,这个计时系统在古代(特指古希腊古罗马时期)和中世纪被天文学家、占星家和地理学家使用,从 埃拉托斯特尼(Eratosthenes)、喜帕恰斯(Hipparchus)和 托勒密(Ptolemy)到 花拉子米(al-Khwarizmi)、比鲁尼(al-Biruni )等等。

春秋分昼夜平分,日夜等长。《春秋繁露》云:“春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民谚云“春分秋分,昼夜平分”,所以古人称春分为“日夜分”“日中”“仲春之月”。上图中,卯酉轴与春秋分圈的交点就是“春秋分点”,此时日夜等长。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,每个时辰又分两个小时(为什么叫小时?一个时辰的一半,就是这么来的)。12点为正午,24点为午夜。时间从午夜子时开始计算为今天,子时(今23时~01时)为十二时辰之首。分为正子时和夜子时,这是因为子时处在今明两日交界处。西汉《尚书大传》中记载:“周以十一月为正,色尚赤,以夜半为朔。”朔者,始也。这是说子时中点,就是新的一天开始的零点。《新唐书·历表》中明确指出唐代李淳风在制定《麟德历》时:“古历分日,起于子半。”宋元赵缘督在《革象新书》中讲到:“子时之上一半在夜半前属昨日;下一半在夜半后属今日。”即以子时的中点,今天半夜十二点(零点),为一日之始。而午时正好和子时相对,是白昼之正中,正午就是午时的中点,即12点。


文章作者: 未知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未知 !